今年適逢職涯重要的轉捩點、這篇文章出版時,正好是我要邁向第10年職涯的時刻,未來至少仍有漫漫的30年職涯需要經营,而過去9年所用心堆砌的是職涯發展的基石,讓我能持續保有突破自己的勇氣,而堆砌出穩固基石的種種能力與特質,是大學4年在勞作教育中學習與反思的成果。
自擔任勞作生、勞作小組長,再到能承擔團隊培育之責的勞作區隊長角色,以下將分享我如何步累積、調整、內化無形的軟實力,讓我在職涯發展上得以無所畏懼。
先淺談這9年的職涯發展歷程,自國貿系畢業後,我目前從事的是第4份工作,擔任智炬科技的智慧工廠方案規劃顧問,同時是公司創始團隊成員之一。這幾項職務扮演的角色皆不相同,性質横跨多領域,若以學科角度而言,涵蓋社會科學、工業工程,資訊管理及行銷管理,乍看之下,這幾項學科關聯性甚微,但當我在不同工作職務上碰到它們的時候,我將把他們放在我的職涯地圖上,發揮綜效。
在工作過程中,我能持續跨領域拓展職涯,仰賴的是「細膩的觀察力」與「同理心」,透過觀察力,我們得以在陌生的領域中加快學習速度,甚至快速理解組識裡的人際關係,而具備「同理心」,則讓我快速的與組織成員建立良好的溝通及信任。
還記得過去在勞作團隊裡,常有的早餐、午餐聚,或是課程日嗎? 我們在團隊中養成「主動分享」的態度,帶到職場上,也讓我們良好的工作表現容易被記住,因此有好的機會時,主管或夥伴也會「第一個就想到你」。
舉例來說,我派駐於寶成工業珠海廠時,主要職務為製程改善,到職半年即承擔新人培育工作及現場多能工培訓,並辦理系列教育訓練課程。但在這之前,我並不了解製鞋知識,亦無工業工程專業,但我在上班時間就以製鞋SOP,到產線上觀察每個作業員如何操作工序:下班後請陸籍幹部指導針車操作及練習其他製鞋工序。過程中,除了建立起我與幹部的信任感,我在短時間內對製鞋流程有高度瞭解,也願意「主動承擔」更多職務(多做一點),因此工作表現除受到長官肯定(超越期待),亦有獎金鼓勵,到職第二年就升遷。透過上述經驗說明,軟實力在重要時刻能發揮極好的效益、與硬實力相比更顯其重要,透過軟實力甚至能強化自己在硬實力上的學習深度和廣度。我自製造業跨足至資訊服務業,依據同樣的方式加速提升領域專業,秉持上述所提幾項「好的態度」,我於2019年和夥伴共同創辦智炬科技,當然「勇氣」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!
2019/06 台中